地 址:陕西渭南白水县井头街366号 电 话:004-69279663 网址:gtv.pasta9.com 邮 箱:889444834@366.com
在那裏,我們不僅一飽眼福,還學到不少課堂上學不到的曆史知識、鑒賞知識,藝術修養有了提高。
雲間派和吳門派在書畫藝術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也可以說雲間派是在吳門書畫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很多藝術觀點和理念都是相同的,他們都強調“師古”,崇尚經典,要向古人學習。但是,董其昌、莫是龍等雲間書畫家們認為“師古而不泥古”,講究筆墨情趣,要有“自我”。
董其昌深知其中的道理,從他十七歲開始學習書法第一本字帖,顏真卿的《多寶塔》到去世前一個月的《臨摹宋四家法帖》,可以說臨摹古人的經典貫穿了他的一生。我們看董其昌的書法,有顏真卿的圓潤,米芾的跌宕,懷素的延綿,趙孟的靜謐,這其中,顏真卿、米芾對於董其昌的影響是深遠的,是刻骨入髓的,這可以在董其昌大量的書法作品中體現。本卷董其昌以大字行書臨顏真卿裴將軍詩卷,創作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作者時年七十六歲,應當屬於董其昌晚年的作品。
董其昌以小字行草見長,平淡儒雅風格居多,中年後期開始作大字,如《行書天馬賦》、《行書嶽陽樓記》等,董氏大字以米法較多,但本幅,以顏體為法,這在董其昌傳世的作品中還是很少見的。董氏臨摹之作,大都與原作不太像,以“自我”為主,注重神采的汲取,通觀此作,用筆沉著大氣,行氣疏朗有致,雖於原作風格差異較大,然結字間有顏字之骨格盎然,神氣俱足似有力拔千鈞之勢,磊落梗直,豪邁萬丈。
古語有雲:“書為心畫”“書者如也”,此作得剛正不阿之氣息也。
因雲間當代藏家靜之先生向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捐贈此作碑刻原拓之故,請教於上博淩利中先生,閑談之中,得知此件作品一直存放於庫房中,不予起眼,甚至差點為國家掙外匯而出售之,幸得以重新審定,確認為董其昌之真跡,才得以讓我們目睹其風采,幸哉!幸哉!賞析文字:彭燁峰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鬆江區書法家協會主席校對:盧俊山審核:彭燁峰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是以整理、研究、宣傳董其昌書畫藝術成就為主,兼顧鬆江書派和鬆江畫派,利用網絡數據平台,來開展鬆江曆史文化特別是古代書畫藝術的傳承的專題博物館,也是全國首家董其昌專題館。再簡單的案件,隻要涉及毒品,社會危害都是巨大的。
”采訪中,陳曉峰把每一次驚險曆程都描述得很平淡,但我們可以想象,以血肉之軀麵對身藏武器、窮凶極惡的犯罪嫌疑人時,是需要多麽大的勇氣、多麽堅定的信念,才能毫不畏懼,奮不顧身!43歲的陳曉峰已經有了白頭發。“作為一名緝毒警察,‘天下無毒’是我的夢想。
為此,我將忠於職守、竭盡全力。”(記者陳春豔)【來源:北方新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